聯(lián)系人:李經理 地址:廣州市白云區(qū)夏花二路5號石馬商貿廣場B3棟
汽車傳統(tǒng)后視鏡會被攝像頭取代嗎
發(fā)布時間:2018-01-16 點擊量:426
在大多數人看來,后視鏡是汽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而行車過程中駕駛員需要經常轉動頭部去觀察各個反射鏡中的信息,加上后視鏡又存在觀察盲區(qū),安全隱患不容小覷。如今,隨著汽車后視鏡國際標準的落地實施,后視鏡也可以摒棄鏡子,由攝像頭和顯示系統(tǒng)來代替,為解決行車安全、創(chuàng)新車輛外觀提出新的可能。
汽車后視鏡可能要消失?
隨著科技革新,汽車上的創(chuàng)新點也層出不窮,普普通通的后視鏡也迎來了變革的可能。去年 6 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聯(lián)合國世界車輛法規(guī)協(xié)調論壇上,修訂了關于汽車后視鏡的國際標準。其中規(guī)定從今年6月開始,汽車制造企業(yè)可以用攝像頭/顯示器系統(tǒng)代替各種后視鏡,這一規(guī)定意味著車身兩側的“耳朵”有可能要消失了。
業(yè)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后視鏡在車輛設計中屬于附屬品,重在實用性,輕于外觀,甚至在計算車寬時后視鏡的尺寸都沒有計算在內。普通后視鏡雖然存在了很多年,其自身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觀察視角有限,存在盲區(qū),尤其在車輛變道時,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其次,影響駕駛安全。駕駛人在開車過程中需要經常轉動頭部去觀察各個反射鏡中的信息,無形中增加了駕駛者的身心負擔。據統(tǒng)計,在一次標準的變道操作中,駕駛者需要進行多達8個步驟的確認和操作,其中伴隨著多次轉頭動作,這本身就是一種安全隱患。特別是向右側變道時,頭部必須大角度偏轉,這個問題就更加明顯。此外,后視鏡位于車身兩側,在行駛中會產生一定空氣阻力,風阻增加就會使得油耗增高。如果用攝像頭替代反射鏡,雖然車身側面也會有某種突起構造,但面積會遠遠小于后視鏡。
看顯示屏開車感覺怎么樣?
記者在某購物網站搜索汽車智能后視鏡,發(fā)現與其他汽車智能配件相比,相關產品并不多。那么如果真的用攝像頭系統(tǒng)代替玻璃反光鏡,會實現怎樣的效果呢?也許我們可以從現有的一些汽車安全輔助技術中,發(fā)現一些端倪:
并線輔助和車道偏離預警系統(tǒng)通常配合使用,它們的作用就是在行車過程中輔助車輛穩(wěn)定,在車輛變道時及時作出提示。其原理跟雷達相似,當打轉向燈準備并線時,如果后方有車正在接近,并線輔助會報警提示駕駛員,后視鏡上的LED燈也會閃動,從而提高行車安全,對新手幫助會更大。
而車道偏離預警系統(tǒng)主要由HUD抬頭顯示器、攝像頭、控制器以及傳感器組成,在駕駛員無意識偏離原車道時,安置在車身側面或后視鏡位置的攝像頭會時刻采集行駛車道的標識線,通過圖像處理獲得汽車在當前車道中的位置參數,當檢測到汽車偏離車道時,傳感器會及時收集車輛數據和駕駛員的操作狀態(tài),之后由控制器發(fā)出警報信號,整個過程大約在0.5秒完成,為駕駛者提供更多的反應時間。
可以預見,如果后視鏡取消,完全由攝像頭來代替的話,將是汽車安全輔助系統(tǒng)的又一次革新,且?guī)淼暮锰幰膊簧?。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駕駛人不需要在行車過程中“左顧右盼”了,在車身兩側裝上廣角攝像頭,并將顯示器放在離駕駛者較近的位置,不僅脖子解放了,觀察視角也大不相同。除此之外,使用攝像頭之后,應用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在夜晚行駛時對暗處景象自動增強,并對車燈等炫目的光源自動減弱亮度,從而提高駕駛的舒適程度。
后視鏡的變革任重道遠
目前,記者了解到,剛上市不久的大眾新凌派已經在同級別車輛中率先搭載了LWC盲點顯示系統(tǒng),雖然還沒有取消后視鏡,但在車輛的右方后視鏡下裝了一個大光圈高清攝像頭,將常規(guī)后視鏡的20度視野范圍擴大到80度,并將高清影像實時傳輸至車內智能互聯(lián)顯示屏,從而使駕駛員更便捷地確認環(huán)境狀況,消除右后方視野盲區(qū),增加了安全性。想必隨著新標準的落地實施,必將有更多車企在后視鏡上做文章。
由智能后視鏡完全取代傳統(tǒng)后視鏡,是否真的那么完美呢?也有專家表示擔憂:首先,攝像頭畢竟是一種電子產品,從拍攝到傳遞到顯示器上,會存在一定時間差,如果車速過快或影像滯后明顯,肯定會嚴重影響駕駛安全。同時,要想確保攝像頭系統(tǒng)性能穩(wěn)定,就需要使用更好的硬件和軟件,造車成本會有一定上升。其次,作為一種電子產品,在使用中離不開電,如果發(fā)動機停止運轉或線路出現故障,都有可能影響正常使用,一旦斷電,可謂“寸步難行”。加上攝像頭相比于普通玻璃材質來說,更加脆弱,更容易損壞,一旦鏡頭表面附著了泥點或雨滴,都會將畫面的遮擋效應變得很大,增加了使用難度。
目前,在奔馳、寶馬等一些概念車產品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取消反光鏡的汽車設計,這些炫酷的概念款車型成為汽車高科技展示的集結,但實際上路行駛還要面臨諸多實際問題。同樣,小小的汽車后視鏡看似是一件附屬品,駕駛人已經習慣了多年,而一旦換成攝像頭,究竟有多少人會接受和習慣,我們只能拭目以待。